日前,市委党校《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打造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高地》在厦门市机关第一届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得银奖。
以下为案例简要情况:
一、背景描述
2024年12月,中共厦门市委党校荣获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宣传基地称号。作为厦门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市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相融合,机关党建才能找准定位”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机制创新,把新思想的研究与宣传作为党校党建工作核心,始终致力将党校打造成为学习宣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厦门的孕育和实践”的理论、传播、人才高地。
二、创新亮点
(一)增强党组织领导力,创新打造“学习之路”主题课堂。
市委党校将主题课堂作为学思践悟的“一号工程”,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厦门孕育和实践的最系统、最完整的“第一课”,领导干部来党校学习政治上的“第一课”,全面展示党校教研咨水平的“第一课”。
(二)增强党组织战斗力,深入开展理论研究。
系统化、制度化开展创新理论研究。2014年以来,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厦门的孕育和实践》3个版本研究成果,作为主体班培训教材。3年来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等12个子课题研究,形成约20余万字科研成果,在省市媒体刊发41篇文章,在副省级城市党校中名列前茅。
(三)增强党组织创新力,打磨特色精品课程。
鼓励党员教师创新传统理论讲授和微课微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3年打造56门具有厦门辨识度的理论讲授精品课程,“筼筜湖综合治理的启示”案例课程第一次进入中央党校主体班课程。录制新思想系列6大类共71门微党课微视频,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坚持人才强校,开展“335培养计划”分类分期培养中青年教师。结合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目前,学校43名专职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19人,博士占比达72%。
三、具体做法
(一)以“研”促“宣”。
把“习近平在厦门”研究作为重大政治课题,梳理出新思想在厦门孕育和实践的18个方面内容,讲全讲透理论、实践和历史逻辑。以《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实施40周年为契机,研究阐释其涵盖的经济、文化、对台等21个重要专题,为讲准讲活把好方向。
(二)以“教”促“宣”。
发挥教研支部主力作用,近3年新开发34门新思想课程进入主体班教学。深化“学习之路”主题课堂内涵,互动式、情景式教学比例提升至35%。强化资源整合,打造筼筜故事馆等8条省级、12条市级现场教学点,用生动教学矩阵提升宣传实效。
(三)以“讲”促“宣”。
把宣传宣讲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舞台,以青年理论小组为主体内外发力:对内面向不同群体分层分类宣讲,增进认同;对外发挥厦门金砖创新基地等对外联系优势,讲好厦门实践故事。每年开展各类社会宣讲1000多场次,6万多人次。
(四)以“咨”促“宣”。
一体推进宣传基地与党校智库平台建设,教研支部围绕“建设新福建”等主题,持续推进调查研究、精准咨政建言工作。近3年呈报决策咨询件68件,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25件,市级领导批示64件,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等多项决策咨询成果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实现量与质双提升。
四、取得成效
市委党校通过党建引领打造新思想宣传高地,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询进决策”的“教研咨宣一体化”党校特色宣传基地建设路径。近年来,3次荣获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教学管理优秀奖”,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2门、中组部“好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达10门,为党校全方位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学习之路”主题课堂成为重要宣传研究阵地,先后接待中央、省市党员领导干部700余批共4万余人次,获中央党校相关负责人称赞。近两年,党校在全省会议上两次作经验交流,相关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