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厦门市委党校创新学员资政献策机制在《厦门特区快讯》进行工作交流。
全文如下:
近三年来,市委党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 40 周年贺信精神,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学员参与资政献策。按照教研咨一体化原则,指导学员撰写决策咨询件55 份,提交决策咨询件 39 件,获得市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63 人次,其中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6 人次,肯定性批示率达 92%。
一、完善组织机制,营造严谨务实科研氛围。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关于组织学员开展决策咨询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落实学员报送决策咨询件常态化机制。加强结果导向,与组织部、学员所属单位建立通报机制,将学员决策咨询件及获得批示情况报送组织部存档,并通知所属单位,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二是注重质量评价。修订完善《校(院)决策咨询研究管理办法》《校(院)教研与决策咨询成果奖励办法》,将科研人员指导学员撰写决策咨询件的质量与年终考核、职称评聘、奖励培训等挂钩。三是优化再造流程。从破冰分组、选派教师、辅导调研、成果评审、审定呈报等方面,对学员调查研究任务进行全流程管理,将学员决策咨询工作贯穿培训全周期。制定《决策咨询工作推进时间表》和《校(院)决策咨询课题指导要点》,保证各工作有序推进。
二、狠抓关键节点,深耕“解剖麻雀”基本功。一是选题求准。选题方向直接决定调研成果是否具有决策价值。引导学员紧紧围绕厦门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遵循小切口、见实效的原则,选择具有研究价值的创新性课题。二是培训求实。邀请党政机关和高校具有经验的领导专家,讲授以“调查研究”为主题的课程。着力打造“学习之路”主题课堂,组织科研人员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的文献、图片、音像资料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作为提升学员理论素养与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汇编《调查研究经典篇目选读》、历次中青班《调查报告汇编》等,作为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辅导教材。三是调研求深。组织学员用一周的时间,实地调研走访。走访前,辅导学员摸清政策背景、明确问题导向、选定研究方法、设计调研路线。在深入机关单位、行政基层、企业和社会组织调研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全程参与,确保学员详实准确记录现场,收集资料数据,全面掌握情况,从基层一线中寻计问策。调研结束后,举行调研成果汇报分享会,通过视频、图片、统计数据和文字说明的方式,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呈现调查研究的历程和成果,交流互鉴,学学相长。
三、积极成果转化,构建资政献策长效机制。将学员调研成果转化为研究报告和决策咨询件。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理论和学术思维,从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范式、参考文献等要素,辅导学员撰写调研报告。着重在问题梳理和量化分析上下功夫,确保问题切中时弊;对策建议确保责任主体明确,措施切实可行。编纂《厦门发展决策参考》,作为承载决策咨询报告的载体,将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向市委、市政府呈递。对每期学员的决策咨询成果进行汇编,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学科进行分类汇编,存入图书馆资料室,作为决策咨询参考资料。同时,将优秀成果在《厦门日报》理论版、《厦门通讯》、《厦门特区党校学报》、党校网站公众号等平台予以推介,扩大影响。